首页

国产TS

时间:2025-05-26 11:21:43 作者:贵州碧江:龙舟游江 水上狂欢 浏览量:16735

  中新网重庆8月30日电 (梁钦卿)8月30日,致灾降水数值模式与人工智能融合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在重庆揭牌。该实验室由重庆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共建。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过境洪水频发、城市内涝多生、危岩地灾形势复杂,实验室将立足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聚焦致灾降水精准预报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重庆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至关重要。

8月30日,致灾降水数值模式与人工智能融合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在重庆揭牌。重庆市气象局供图

  实验室揭牌后,将围绕4大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致灾降水多源大气观测资料同化,开展北斗导航卫星、天目卫星等遥感资料在致灾降水数值预报中的同化技术研究;聚焦致灾降水集合预报技术与应用,从多个时间空间尺度揭示致灾降水的可预报性,提升致灾降水的数值预报能力;聚焦致灾降水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融合,发展高时空分辨率致灾降水临近预报方法,开展人工智能方法在致灾降水预报中的可解释性研究;聚焦强降水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建立包含气象、水文、承灾体信息、受灾害威胁群众的基础信息等多源资料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活动中,致灾降水数值模式与人工智能融合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同步成立。本届学术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宋君强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研究员沈学顺担任副主任,研究方向涵盖数值预报、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多个领域。

  未来,实验室将持续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气象科技创新成果,服务防灾减灾需求,不断提升致灾降水精准预报水平,满足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对于气象灾害精准防御的需求。(完)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从机关大楼到田间地头,只为了肩上的责任

深秋时节,坐落在黄河岸边的托克托县郝家窑村,3000多亩葡萄收获告一段落,而驻村第一书记金波波并没有闲着,他正筹划着明年的发展事宜。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颁奖礼举行 126位企业家获奖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专门设置了红树林条款,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出台了营造林、生态修复等10多项技术文件。经过努力,中国红树林面积比本世纪初增加了7200多公顷,彻底扭转了面积减少的趋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通过建立开放包容、共建互利的红树林和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 钱到底去哪儿了?

2023年9月6日,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香港教育局、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

冬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哪些表现?天气寒冷,如何呵护呼吸道?| 时令节气与健康

“随着深海科考的不断深入,科考船对公共科考码头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沈悦说,公共科考码头试靠泊以来,时有泊位全满的情况出现,这对码头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公共科考码头还将继续提升泊位等级和数量,以满足更多、更大型科考船的靠泊需求。(完)

(第六届进博会)八方来客赴进博之约 中国邀世界共享机遇

◇去年山西共培育了4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其中,脱贫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6万家,带动97.39万脱贫人口融入产业链、价值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